2)第二百四十一章楼船论治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奉佛教的不在少数。

  名士多与僧侣交往密切,追寻林下、山水悦乐,涵养旷达、雅远风情,处红尘而超然物外,追寻生命本真,达无滞无碍之境。

  王导、王濛、王坦之、王恭、王谧、王珣、王珉、谢尚、庾亮、郗超、许询等权臣名士都通晓佛理,常与高僧支慜度、支道林、竺潜等人谈经论玄,引领士林风尚。

  孝武帝信佛,在宫中修精舍,像支妙音等人出入宫庭无禁,甚至可以左右朝政;受老爹的影响,司马德文也信奉佛教,京中佛门***总会解囊布施,时常请高僧到王府讲经说法。

  「安玄,你是慧远大师的俗家弟子,又在瓦棺寺留下两偈,在简静寺留下两联,在佛门中颇有名声,愚估计届时那些高僧会与你辩经。」阴敦轻声叮嘱道。

  杨

  安玄一皱眉,他对佛理的认识并不深,只是凭借忘忆中的几首偈诗,还有便是《金刚经》、《心经》中的句子,真要与高僧论佛讲义,岂不要露出马脚。

  登梯而上,杨安玄打定主意,纵有千言不如一默,实在不行抛出几句,足以震惊全场,然后微笑不语以做高深。

  楼船顶舱足有十余丈长、三丈多宽,琅琊王背船首而坐,周围围坐僧尼,再往下两旁坐着数十位长袍纶巾的文士,谢家子弟正在琅琊王的左侧靠前落席。

  杨安玄随阴敦向前,深揖礼道:「杨安玄见过王爷,愿王爷福祚绵长。」

  司马德文眼神一亮,笑道:「杨侍讲这两年多来为国奔忙,辛苦了,且一旁坐下。」

  数声冷哼从右侧响起,杨安玄侧目看去,原来是王欣、王孺、王纯之等王家子弟。好了,左谢右王,两大顶级门阀齐聚。

  阴敦有些迟疑,杨安玄身着重孝,不知将他安置在何处。

  慧静大师以手相招,道:「杨檀越,且坐到老僧身边来。」

  杨安玄对着慧静合十一礼,迈步上前在大师侧后坐下。

  谢灵运见杨安玄反倒坐在了自家之前,眼珠转动,想着寻机给杨安玄难堪。

  谢混落席后,拱手道:「王爷,不知你与众位高僧在谈什么经义?」

  司马德文对谢混笑道:「姐夫,法显大师正说性空,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因缘生则是作法,若不从因缘和合则是无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是为性空,实为高论。」

  谢灵运自幼被家人寄养在道家,对道家情感深厚,闻言接口道:「此论如同道家之虚无,道体虚无,包含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司马德文见谢灵运年纪与自己相仿,言谈有物,笑问道:「此子何人?」

  谢灵运起身揖礼道:「小子乃献武公之孙,谢氏灵运也。」

  司马德文听说过谢灵运寄养道家之事,道:「你便是寄养钱塘道家的谢灵运吗?果然聪慧过人,谢家儿郎个个如庭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