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八章指点朝堂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犁推广能让少死几名百姓,愚愿足矣。”阴友齐道:“安玄说秦、魏之地已在推广杨家犁,老夫会上疏武陵王,要求开放禁令,允许百姓仿制。”杨安玄道:“这位袁尚书在朝堂之上有意针对,不知为何?”阴友齐缓缓言道:“袁湛,陈郡袁氏,说起来与你母族在西汉时还是同宗,不过自东汉袁绍兄弟身亡之后,陈留袁家逐渐压过汝南。永嘉南渡后,袁家受到重用,与王谢等门阀联姻,袁湛娶谢玄之女为妻。”杨安玄微微一皱眉,想起前往谢家时谢混避而不见,看来京中门阀对自己并无好感,杨家升品并不容易。

  “还请岳丈大人为小婿指点京中人物,哪些人要结交,哪些人要留意,哪些可以引为臂助?”杨安玄拱手道。

  阴友齐微笑道:“兵法云,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这朝堂相斗不比战场争雄容易,且听老夫慢慢与你陈说。”杨安玄坐直身子,身子前倾,做出洗耳恭听状。

  屋门口,阴惔也往后靠了靠,听父亲指点朝堂。

  “朝堂之上,琅琊王和武陵王为尊,琅琊王多在宫中照看天子,对朝政干涉不多。”阴友齐的话语略顿,继续道:“武陵王颇有才干,打理朝政尚称清明。”

  “京口刘豫章通过录尚书事王谧、左民尚书袁湛以及刘穆之、徐羡之、臧熹等人掌控朝堂,朝中大事武陵王都会派人问询京口意见,京中兵马多是刘豫章的亲信统率。”杨安玄默然,桓玄篡位晋室江山名存实亡,刘裕重兴晋室,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掌权人,他虽然前往京口,又怎么可能真正放任朝政脱离他的掌握。

  阴友齐看了一眼杨安玄,道:“王谧为人圆滑,虽然听从刘裕之命,却也不会得罪于你,袁湛尚称君子,亦不用过于担心。倒是刘穆之等人,看似官职不高,却真正掌握着朝中话语权,刘裕对刘穆之言听计从,朝中大政多半暗出自其手。”杨安玄点点头,其实不用阴友齐指点,杨安玄对刘穆之也十分重视,史书中可是把他比作萧何般的人物,是刘裕身边头号谋臣;至于徐羡之等人都是史书留名的人物,皆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除了豫章公便是南平郡公刘毅,他与中书令谢混等门阀士族交好,朝堂之上亦有不少人为其发声。”阴友齐端起茶润了润喉咙。

  杨安玄问道:“两日前愚前往谢府拜访谢混,却被告知谢中书令前往堂邑公干,不知是真是假。”阴友齐笑了起来,道:“安玄是明白人,为何问此糊涂话,前往堂邑是真,避而不见亦是真,这位江左玉树怕是还在妒念当年华林园之事。

  “虽是笑谈却传得很广,阴友齐久居京中当然知道此事。不过能让号称

  “风华江左第一”的谢混妒念,阴友徙对杨安玄这个女婿还是很满意。杨安玄讪笑了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