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四章悲喜不同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名度,把襄阳打造成文化名城。杨安玄与辛何等人商量,在勾栏市中举办歌舞、戏剧、出巡等活动。

  官府张榜公告百姓,正月八日起勾栏市举办欢庆活动,公开上演袁府丞的新剧《甘露寺》,讲的是刘备到东吴相亲的故事;还有京口淑兰院的韦淑娘子会在正月十日登台唱新曲贺新年;各式各样的鼓吹、杂耍;勾栏街道两侧悬挂彩灯,百姓可前往观灯猜谜……

  集市上人山人海,都是前来听曲观灯的百姓,杨安玄命市令袁河不准放车马入内,余德一家八口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进入集市内。

  当初从后秦卖到晋国时一家七口,如今小儿子余潜也娶了亲,家里多了一口人。小儿媳有了五个月的身孕,眼见的家中又要添口了。

  余德穿着葛布袍,虽然打着补丁却浆洗得干净,头发梳理得整齐,用竹簪别着,看上去精神十足。孙子余应走在身旁,穿着簇新的青色长袍,过年时余德让妻子用两石粟米换了几尺布,替孙儿、孙女都做了件新衣。

  官府给的二百亩地收了近四百石粟米,因为是屯田要交四成租税,还剩下二百余石。父子三人新垦了二十余亩地,生地收成差些,也得了三十余石粟米,好在新垦的地不用交租,可以买卖,父子三人决定今年再多垦上个三五十亩,家中日子便更好过了。

  老妻和儿媳带着孙女采桑养蚕,收了百余斤蚕丝,换的钱两万余,八月替小儿子余潜讨了门亲事,是从荆州逃难而来的难民,算是门当户对。

  最让余德感到欢喜的是孙儿余应读书用功,有两次学庠中的先生都专门到家说了,这孩子聪慧是个读书种子,让家中好生培养。

  余应是个懂事的孩子,放学回家便忙着替家中干农活,余德黑着脸不许他耽误读书时间,老余家能否改换门庭就看这小子了。

  读书要钱买卖笔墨纸张,余德宁可自己穿得破烂些也要省下钱来替孙儿买所需的东西,听说书肆内有拓印的书本卖,余德向先生打听要多少钱。

  余应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祖父花钱买书,他可以借同窗的书抄写,声称若是祖父再花钱,他宁可不读这书。看着孙儿在灯下抄书,一家人借着火光做着家务,余德的心里暖洋洋的,这日子有盼头。

  到了集市一家人分成两伙,老妻、两个儿子带着媳妇、孙女去看戏,余德则跟着孙子去观灯。

  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灯笼,有花灯、瓜灯、兔子灯,争奇斗艳,缤纷夺目,余德捋着胡须感叹,这要是到了晚间所有的灯都点亮,这勾栏岂不像天上的星星一般。

  余应听同窗说过,勾栏西面官府在空地上悬了百余盏灯,灯下悬着字谜,谁能猜中便能将灯提回家中,同窗特意地提了一盏鱼灯到自己家中显摆。

  灯很平常,集市上三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