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八章选贤举能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州,扬州也划出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等七郡归入江州,面积大不如前。即使如此,扬州仍辖丹扬、吴郡、吴兴、会稽、新安、东阳、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等十一郡。

  东晋定都建康,本身亦属扬州,扬州刺史是负责整个扬州军政大权的重臣,关系到国都、朝廷和天子的安危,扬州刺史之职肯定是宗室或天子的信任的重臣才能担任。

  东晋立朝以来,扬州刺史先后由王导、王敦、庾冰、何充、殷浩、王述、桓温、桓冲、谢安、司马道子、司马元显、桓玄、桓谦、王谧等人担任。

  司马德文听从司马遵的建议,让朝臣推举扬州刺史的人选,并让藩镇亦举荐人选。

  一石击起千层浪。何无忌、刘道怜、侍中孔靖、左民尚书袁湛、祠部尚书吴隐之以及大批的朝臣推举刘裕;豫州刺史、左将军刘毅不愿刘裕入朝主政,举荐中领军谢混;雍州刺史、右将军杨安玄则举荐户部尚书郗恢,暗中让度支尚书阴友齐推荐琅琊王司马德文属意的丹阳尹孟昶;朝野内外议论纷纷,一时未有决定。

  刘毅给出两个方案,一是让中领军谢混出任扬州刺史,谢混是谢安之孙,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女婿,他出任扬州刺史必然得到门阀的支持,皇室对他也放心,最重要的是谢混与刘毅关系密切。另一个方案是扬州刺史的位置让给刘裕,但刘裕坐镇京口遥领,京中朝政由丹阳尹孟昶主持。

  琅琊王司马德文命尚书右丞带了两个方案前往京口请刘裕考虑。皮沈见到刘裕,把朝堂的讨论告诉了刘裕,并将两个方案告知刘裕请他选择。

  此时刘穆之回转京口任车骑将军府记室录事参军,皮沈禀报之时刘穆之亦在座,听到皮沈所说的两个方案后,刘穆之立刻起身如厕。

  来到大堂之外,刘穆之取纸笔疾书,“皮沈之言不可从”,命侍者将纸条送与大堂上的刘裕。

  刘裕看罢刘穆之所写的纸条,对皮沈道:“皮右丞所说愚知道了,你且回驿馆歇息,待愚想过之后再做决定。”

  等皮沈走后,刘裕召刘穆之入内询问。

  刘穆之道:“晋室经司马道子父子乱政和桓玄篡逆之后,天命已经转移。主公京口举兵,逐走桓玄,功高盖世,如果主公不做这个扬州刺史,还有何人能做?”

  刘裕沉吟道:“扬州刺史之位树大招风,所以愚才会让王谧暂任,让朝廷少些猜忌。”

  “让王谧担任扬州刺史只是权宜之计”,刘穆之慨然道:“时至今日,主公还想谦让不成?主公甘愿做一名镇守外藩的镇将不成?”

  刘裕默然不语。

  刘穆之言语激昂地道:“当初京口举兵,主公与刘毅、孟昶等人共同举事,谋取富贵,众人推举主公为盟主,但平乱之功相同,朝廷赏功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