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一章南北贸易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安玄,知道时机已至。

  刘穆之捋须微笑道:“国之利器,岂能轻授于人,此事再议吧。”

  一连商谈了五天,初步拟定了条约:一是晋魏两国为兄弟之国,晋为兄,魏为弟,后世仍以此论;二是两国以黄河为界,各守疆土,若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协助擒拿;三是在黄河南北各设两处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刘穆之将条约读与刘裕听,刘裕微闭着双眼,手在席上轻轻地叩击盘算着,没有做声。

  等刘穆之念完,刘裕问道:“你上次说嵇拔愿以一匹战马换四百石粮,不过要搭送钢刀一把,此事可以答允下来。”

  刘穆之道:“嵇拔希望能互派工匠交流丹火之密。”

  刘裕的手指一顿,眉头皱起,问道:“魏人的丹火研制到了何等程度?”

  刘穆之迟疑着道:“嵇拔的言语多有夸张,不过从其言语中透露魏国研究丹火亦有其过人之处。”

  刘裕想起章山大战时雍军使用出能喷射火焰的箭只,杨安玄对火药的研究远胜过自己,若是一味闭门造车,恐怕时间越长越无法跟雍军相比。

  咬咬牙,刘裕低沉着声音道:“也罢,嵇拔回魏国便从蔡洲选几名可靠的道士随行,对外只称天师道南北交流。记住,选用之人一定要有家眷可以掌控,让他们到了平城之后迅速将魏国研制丹火的情况传来。”

  刘穆之道:“要让敬光(沈田子)暗中派人接应。”

  刘裕问道:“双方互设的榷场放在什么地方?”

  “初步决定濮阳和顿丘;蓼城和漯沃。”刘穆之禀道。

  濮阳在黄河下游南岸(关于濮阳在黄河南北有争论,水北为阳,濮阳是濮水之北,濮水在黄河之南,争论是黄河改道所引起),是兖州濮阳郡治所,与魏顿丘郡治所顿丘(今河南浚县西)隔河相望;蓼城(今山东利津县西南)属北冀州乐安郡,漯沃(今山东滨州市西北滨城西)在魏乐陵郡境内,亦是隔河相对。

  刘裕沉默不语,设在晋国的两处榷场都在杨安玄掌控之中,即便是朝廷派官员前去管理,恐怕也要受到杨安玄的掌控。

  自己用粮食换取魏国的战马,杨安玄随时可以掐住自己的脖项,将战马夺去。

  刘穆之清楚刘裕的担心,轻声道:“这是盟约上的榷场,粮食换战马通过海船,从毗陵郡暨阳(今江苏江阴县,南朝梁以后始称江阴)走海路前往魏国阳信城(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信阳乡),魏国会派人在那里接应。”

  东汉末年船工便造出“艆zhou(无法打出)”和“舟犮”两种大型海船,船长二十余丈,高三丈,可载六七百人,一次能运送物资万石左右,能远洋航行。

  及至东吴控制沿江濒海地区,造船业更为发达,造船的工场遍布,除了适合长江等内河的造船厂外,沿海的会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