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五十五章英雄落幕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刘义符问道:“父皇为何不让叔父辅政?”

  刘道怜,刘裕苦笑地摇摇头,道:“你叔父并无才能,贪纵敛财,若让他辅政恐怕国库都会被其搬空。可惜道规天不假年,否则朕何惧小儿杨安玄。”

  其实刘裕不让刘道怜辅政,除了刘道怜无才外还隐隐担心刘道怜势大反而夺了自家天下,司马氏一朝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刘道规如果真的还在,刘裕免不了要交待刘义符暗中提防,毕竟萧太后可是刘道怜的生母,当初为扬州刺史一职还责问过自己。

  刘怀慎是其从母弟,为人谨慎质直、屡立战功,刘裕也暗中防着一手,交待刘义符将来若召刘怀慎回京,不可专任之。

  除了防着兄弟,刘裕还防着外戚干政,挣扎起身,亲笔书诏: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交待完刘义符,刘裕召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等四人进觐,宣布了遗命。四人跪地涕零,拜见刘义符。

  五月十六日,刘义隆奏报,沈林子病故。此时徐羡之等人已经接手朝政,得到奏报后商议,此事暂不告知刘裕。

  永初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刘裕龙驭归天,太子刘义符即位登基,大赦天下,治丧。长沙王刘道怜病重,不能亲临丧礼。

  六月一日,天子刘义符任尚书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领军将军谢晦兼任中书令,侍中谢方向为丹阳尹,下诏称“朕哀荒在疚,政道所先由录尚书事、尚书令率众官决之”。

  六月十二日,长沙王刘道怜逝,赠太傅,谥号景;七月五日,宜阳侯、冠军将军檀韶病逝于下邳,赠安南将军、散骑常侍;加二月身逝的前将军向弥、五月病逝的征虏将军沈林子,半年之间刘宋王朝丧君折大将,可谓动荡不安。

  刘裕身逝的消息传至洛阳,司马德文大喜,召雍公杨安玄商议灭宋之事。阴友齐、辛何、赵田等文武官员皆认为刘裕一死,刘宋脊梁已断,正可一鼓作气平灭刘宋。

  杨安玄熟知历史,知道刘裕一死刘宋很快便会生乱,徐羡之等人不用多久便会废帝,自己平灭刘宋的最佳时期尚未到来。

  这话不能明说,杨安玄道:“乘丧伐之不足为美,况且刘裕新死,其势尚存,若兵发江南宋军必上下齐心拒战。听闻其子刘义符耽于游乐,将来宋廷必然生乱,等强臣争权变难起时再命将士南下,可轻取刘宋之地。”

  平城,拓跋焘亦在与众臣商讨刘裕之死。

  任城公嵇拔道:“雍军势大,结宋抗雍势在必行。臣以为当派人吊祭,重缔盟好,亦能布义声于天下。”

  拓跋焘深以为然,派嵇拔为使前往建康吊丧。

  山阳公奚斤分析,雍军很可能会趁刘裕新丧之机伐宋,这样雍军全力南攻则北方力薄,或有可趁之机。

  高阳公安同则认为,雍军在司、兖以及河东之地有十万雄军,不可轻启战事,与其与雍军硬碰不如借重宋军消耗雍军力量,己军则全力夺取(北)燕国、远逐柔然,壮大实力。

  朝堂争论不休,拓跋焘倾向于主战,但他亦担心出战不利反而造成民心不安,白马公崔浩建议请国师寇谦之前来一卜吉凶。

  寇谦之立坛做法,命人禀报太子拓跋焘,“此战必胜,殿下上应天命,当以兵定九州,成为一代明君”。

  拓跋焘大喜,决定亲率三万轻骑北征。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