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21章 利益交换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21章利益交换

  海汉在建国前后所开展的外交关系中,大明无疑一直都牢牢地占据着最为重要的首位,其次才是海汉在南海地区的那些盟国和合作伙伴。毕竟海汉也是跟大明一样的汉人政权,而且执政者们对于大明这个落日帝国有着十分复杂的情节,一方面要从这个帝国吸纳海汉发展所需的财富和人力,另一方面海汉还得设法维持其在大陆上的统治地位,不能让其像历史上那样很快覆灭。所以与大明建立正式的官方外交关系,一直都是海汉的既定国策之一,只有先跨出了这一步之后,海汉才有可能与大明进行公开的官方交流,并向其提供军事援助,以及输出具有海汉特色的价值观。

  海汉在南方花了数年时间经营,虽然将福广两省的沿海州府都纳入了海汉的贸易体系之中,但通过这些地方官府向大明朝廷转达的建交愿望却一直都未能获得应允。究其原因,自然是两国在南方不可调和的领土冲突,就连海汉作为发家资本和老巢所在地的海南岛,也是从大明手中强取豪夺而来。大明朝廷虽然暂时无力夺回这些失地,但也不愿就这么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与鹊巢鸠占的入侵者建立外交关系。

  海汉甚至已经通过一步一步的北上扩张,几乎完全掌控了大明的海疆,但依然不能让大明低下高昂的头颅,双方的建交接触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如果辽东这一套组合拳还不能奏效,那海汉执委会估计真的要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来迫使大明打开国门了。

  好在海汉各部门通力合作,早早就认准了兵部这条线下手,用重金打通了梅生川这个关节,最终得到了一个十分理想的结果——大明朝廷派了梅生川来辽东与海汉磋商外交事宜。

  兵部侍郎代了礼部的差事,这在大明外交史中并不多见,如果不是海汉不惜成本地往京城里砸下了重金,为这种代役铺平了道路,那么辽东的三国会晤或许还会更为艰难。毕竟梅生川还是收受了海汉不少好处的“自己人”,要是换个没有这层关系,又不懂军事的礼部文官过来,海汉这套威逼利诱的法子大概就不好用了。

  虽然海汉还是花了很多工夫才最终搞定了梅生川,但相比付出的代价来说还是很划算的。除了给予梅生川私人的回报承诺之外,后续还得需要再花几十万两银子去为梅生川签署的这份协议摆平朝中可能会出现的麻烦,尽量消除那些反对结盟的声音。不过这些花销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后都可以通过贸易手段赚回来,所以执委会也不担心这种投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草签的备忘录并不会马上生效,其中的绝大部分条款还是需要再由梅生川带回京城,呈报朝廷通过之后,再择期正式签约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