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章 刘哲的期待_大燕战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原因,现在才知他可能早就猜到,有人不服。

  果然。

  司徒末一出现,全场刷刷刷的眼神,全部看了过来。

  “就是他?”

  “呵,此人怕是比我祖父都老!”

  “还能吃得下饭,拿得起笔吗?”

  众人一个个揶揄大笑。

  方铭渊,和沈若愚,此时也并不知这司徒末,是何方神圣,但既然被燕王看中,他们自然也站起来相迎。

  “无需客气,一同坐便是。”

  司徒末呵呵一笑,云淡风轻。

  方铭渊和沈若愚都忍不住对视一眼。好家伙,这个老头子,还真不客气啊。不管本事多少,这控场能力着实可以。他往这最中间一坐,气质斐然,气场着实十足。

  刘哲也是哭笑不得。看来这司徒末,为人处世方面,还是些许欠缺。但他对司徒末的敬业精神,还是深感钦佩。

  他刚到这江州,就忍不住来这大讨论的现场,目的很明确,他是来选人的!

  刘哲打算将这江州内阁,交给司徒末打理。两人一路上,便交流了很多这内阁方面的看法。实际上,刘哲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的概念来----但是,这司徒末,却是已经在短短时间内,在脑中形成了一个具体的机构!

  这才是让刘哲真正吃惊,不惜亲自给他牵马的原因。

  仅仅来江州的路上,这司徒末,已经将这内阁的大体机构,给构思出来。

  内阁议政,君主决策,六部执行。

  内阁必须从一开始,就摒弃“从容陈论”比较虚范的议政形式,采用“票批批答”比较实在的议政行为,议政被纳入决策程序之中,尽管内阁票拟需经君主批红才能成为决策,但同样没有内阁的票拟,中旨传出,也被视为不符合程序,六部可以封驳。

  这就形成了对君主“任心而为”的一种制约。

  以六部为主干的执行机构也可以在内阁票拟,君主批红前对重大政事发表意见,这便是司徒末提出来的,内阁之外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廷议制度。

  凡王府政事,必令廷臣会议,然后请昭定夺。

  参预廷议官员一般为九卿:江州的六部参事,都御史,通政史和科道官。又事涉有关机构,有关机构长官亦参与廷议。

  更让刘哲惊喜的是,司徒末提出,君主和内阁不例参加廷议,便于官员充分发表意见,不受决策者的影响。二是有科道官的参与。三是廷议达成的共识,

  “从众议之多者”,即以与会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这意味着什么?

  这已经是后世的,投票形式的议政权!

  换句话说,这已经相当于后世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虽说,这些官员,肯定代表的,还是各自势力的利益。

  但是,这种流程,已经有了人民代表的雏形!

  所以说。

  内阁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可看出司徒末此人的鬼才,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现在……

  只差一步!

  只差一步!

  所以,刘哲此时也很期待。

  这司徒末接下来的表现。

  他会不会打破旧格局,带领江州,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