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章 倭寇之祸_大燕战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目瞪口呆。身在内陆的他们,哪里听说过这些?

  刘哲也是听得心惊不已。

  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之乱,便是如此!

  他深深吸了口气:“朝廷便没有海禁吗?”

  方竹苦笑:“当然有……父……皇上曾派大学士,巡视江浙。朱大学士,当时就建议海禁。但……不久之后,他便被同僚设计,最后自杀。”

  刘哲心中忍不住破口大骂。

  朱大人……

  朱执?

  历史上的朱执,便是如此下场。因为他触犯到了很多人的利益,当地官员的利益,富豪的利益,望族的利益……正是在他自杀之后,倭寇就变得更加猖獗起来!

  在这个时期以前,倭寇纯粹就是日本人,被称为“真倭”!是以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的。

  但在这个时期以后,这倭寇,其中就掺杂着很多中国人了。

  随着沿海走私商与日本海贼合作,他们便以日本一些岛屿为基地,在中国和朝鲜沿海进行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身穿日本人服装,使用日本人的武器和作战方法,所以也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

  但是。

  这种“假倭”的形成,历史原因很多。

  就拿大炎王朝来说,如今的江浙地区,东南地区,正在极速发展中。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里的地区,人口开始极速增长,但土地却没增加,人地矛盾格外突出。自古以来,当地人都以出海贸易,视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捕鱼,可以说大海养活了沿海数百万人的居民。

  这朱执的海禁政策,从大局和历史背景来说,固然是没毛病的。

  但对这些底层的民众来说,可是断了他们的生机。

  生死面前,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挨饿等死,要么铤而走险,加入走私大军。

  但大炎,对于沿海走私的罪名,定得很是严格。被发现者,一旦定罪,至少都是满门抄斩!所以这些当地人,为了避免祸及家人,便在走私过程中,穿着倭寇的衣服,换成倭寇的名字,在日本的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久而久之,“假倭”这个群体,就这样出现了。

  而且,让人震惊的是……

  倭寇这个群体,在沿海地区,甚至是得到本地人的支持的。在历史中,讨伐倭寇的时候,本地平民,甚至直接支援倭寇,参加过抗倭战争的明人万表记录道:杭州城歇客的店家,明知是海贼,但贪图其厚利,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铜钱用以铸火铣,用铅制子弹,用硝造火药,用铁制刀枪……大船护送,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近地人民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边卫之官,有献红被玉带者……(与)五峰(即王直)素有交情,相逢则拜伏叩头,甘心为其臣仆,为其送货,一呼即往,自以为荣,矜上挟下,顺逆不分,良恶莫辨。

  所以也难怪谢杰发出这样的惊呼: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是则闽浙及广之所同也。曾任南京刑部尚书的王世贞则对潮州、漳州、惠州地区的民寇一家断言为: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

  如此情况下。

  怕是连越王,对这倭寇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剿倭之难,难于上青天。

  突然。

  刘哲猛然站了起来:“回,回去,掉头!”

  然而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他们刚刚走出港口十里地。

  就有十几条船,不怀好意围了过来。

  刘哲登时脸色大变。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