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 天有头乎_季汉刘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蒯良问道:“天有耳乎?”秦宓对答:“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

  蒯良问道:“天有足乎?”秦宓对答:“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

  在两人的一问一答之间,宴会中推杯交盏的众人都安静了下来,静静的听着两人的对答。

  蒯良问道:“天有姓乎?”秦宓对答:“岂得无姓!”蒯良问道:“何姓?”秦宓对答:“姓刘。”蒯良问道:“何以知之?”秦宓对答:“天子姓刘,以故知之。”

  蒯良问道:“日生于东乎?”秦宓对答:“虽生于东,而没于西。”

  面前的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让蒯良头上冒出了些冷汗,他觉得有些小瞧了蜀地的士人。

  他本来以为蜀地是偏僻的小邦,除了个别出众的士人,如张松这样有着过目不忘之能的人,应该没有什么大贤了。

  但是如今一个秦宓,益州的学士,他都难不倒,这让他有些羞愧,面色有些泛红。

  见蒯良默然无语,秦宓开口了,他先是恭维了一句蒯良:“蒯君是荆襄名士,既以天事下问,必能深明天之理。”

  “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

  “愿蒯君教我。”

  好半晌后,头上冷汗愈来愈多,一脸沉思之色的蒯良放弃了思索,对着秦宓拱手,避席谢道:“没想到蜀中有如此多的俊杰,前有张君,后有秦君,恰闻讲论,使仆顿开茅塞。”

  “司马相如、扬雄等大贤后继有人。”他感慨了一句。

  主持宴会的王商见到蒯良被问倒,为了不让蒯良这位荆州使者难堪,他对着蒯良说道:“席间问难,皆戏谈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对于王商给出来的台阶,蒯良面色有些羞愧的拱手而谢。

  一段文斗的小插曲过后,宴会又恢复热闹欢快的景象。

  ——

  成都,州牧府后院。

  居住在后院的刘瑁,这段日子以来都很安分,安分的在州牧府读书习字,没有任何举动,以至于府中像是没有他这位公子一样。

  不过眼下的他在周遭无人的情况下,显露出了本性,面上有凶光凝现,仿佛一头下一刻就要吃人的恶虎。

  现在他的心情很是不好,一方面是南中传回来的捷报,他的弟弟刘璋在南中不断的赢赢赢,估计很快就能平定南中了。

  另一方面是他听闻了一些流言,他的那位大贵之相的夫人吴苋,和他弟弟刘璋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联系到刘璋出任益州后所作的事情,刘瑁觉得这并不是流言,而是可以实锤的事情。

  难怪他弟弟刘璋将吴苋迁居到刘循的居所。

  难怪他弟弟刘璋那么器重吴懿和吴班这两个吴家子弟,吴懿做了军正不说,吴班更是被刘璋收为了亲卫。

  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到这件事的刘瑁将牙齿咬的梆梆作响,眼睛里更是血丝密布,清秀的脸庞扭曲不堪。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刘瑁深呼吸数刻,将面容平静了下来,恢复了往日翩翩佳公子的形象。

  他知道是每日传递饭菜的仆人到了,仆人并不是固定的某个人,而是随机的指派。

  等这名仆人踏入屋内,刘瑁看清这名仆人的脸后,面上顿时露出惊喜,这名仆人是他的心腹王生。

  作为跟随刘焉入蜀的刘瑁,刘焉一向是管理州中大事,府里的大小事基本由他处理,他因此招揽到不少人心,在州牧府有许多的忠犬。

  因此在他和刘璋因王姑姑的事情发生冲突后,亲近依附他的奴仆基本上都从府里消失了,府里被他弟弟刘璋清理了一遍,但他还是有两三枚暗子存留着,王生便是其中之一。

  王生一边摆着食盒,一边用着只能被刘瑁听到的声音轻声说道:“公子,赵中郎将说,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请公子思之。”

  说完这句话的王生闭上了嘴巴,仿佛不曾言语过,面色呆若木鸡。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闻言刘瑁深思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