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章下馆子_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傍晚的时候。

  刘韬、王铁柱和云省国防管理办公室的几个领导一起离开,来到了一家饭店。

  这个时候,没有私人餐馆!

  甚至于,连個体工商户都不存在。

  所有的要么是国营的,要么是集体的。

  他们来的这家饭店,同样是属于国营的,乃是省、市政务会议主要接待场所之一。

  出示了介绍信,众人找了个包厢坐下来。

  像这种饭店,没有介绍信都没办法在这里吃饭,普通人想要来这里见识见识开开眼界都难。

  刘韬点菜着,点了七个菜、一个汤、三瓶茅台。

  茅台去年产量首次突破千吨,价格7元一瓶,相比1953年产酒75吨足足提升了超过13倍。

  从1953年,茅台便开始通过羊城、香江、澳门出口,仅仅1957年茅台酒厂产酒183吨,出口便达到50吨。

  王铁柱看着刘韬拿着两瓶茅台进来,忍不住叹道:“当年长征的时候,还曾经用茅台酒疗伤洗尘!”

  “哦?还有这事?”刘韬很好奇道:“主任,介绍介绍。”

  王铁柱随后便说起了红军与茅台酒的故事。

  自古以来,酒就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鼓舞激励士兵英勇杀敌,但凡交战双方的将士,都会在出征前痛饮壮行酒,胜利凯旋之后还要狂饮豪喝以示庆贺,这种军中酒文化的古老习俗一直从古传承至今,也在红军队伍中得到了延续。

  当年红军三渡赤水之前经过茅台酒乡的时候,上面要求各部队,要利用酒乡的美酒,不但要尽可能地改善部队的伙食,让大家吃饱吃好,还要有意虚张声势,大张旗鼓的造势迷惑敌人,制造出部队都在喝“出征酒”要决心渡江的假象。

  又因为缺少药物,很多受伤的战士,便是用茅台酒清洗伤口,从而进行杀毒,避免发炎。

  “正是因为有这种缘分,在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领导们以此互为敬贺,从此茅台酒就有了国酒之名,国运兴,果酒兴!”王铁柱说着,满是怀念之色,这可是‘开国喜酒’!

  另一个领导陈钢说道:“后来,1953年至1958年间,国家一共向新成立的茅台酒厂拨款共150万元。”

  那时候的钱可是很大,150万元都可以建立一个大型国营厂了。

  “这酒当年一瓶3.3元,现在要7元,平常可舍不得喝,一年能喝一次就不错了!”肖云飞摇了摇头,感慨道:“这次也是刘韬同志你请客吃饭,不然的话也许要等到过年,才舍得买一瓶。”

  这次是刘韬热情地要请客,不仅仅是王铁柱,还有云省国防管理办公室的三位领导,共五个人。

  这个年头,大家都舍不得下馆子。

  现在家家户户都是贫困潦倒的状态,大家都穷得跟鬼似的,即便忙碌了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