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三章 后方的忙碌(二合一)_城姬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得授九锡,但依旧以汉大将军自称,对外也一向是强调“将军府”,而淡化“楚侯”的封爵。

  毕竟名义上授九锡的侯爵,是可以开国的,只是现在还不是可以到处嚷嚷自己要开国的时候!

  不过时机迟早会成熟,不仅仅是为了虚荣,也是为了进一步摆脱与朝廷的牵连——“匡扶汉室”到了这个地步,自然就是要甩开汉室!

  否则等曹操和袁绍分出胜负后,用朝廷的名义拿捏自己?

  现在白图和鲁肃的预期,是占据荆州、合荆扬成西楚之势后,可以正式打出“楚国”的旗号,到时北方无论谁高谁低,都应该还没有彻底分出胜负,完全能够站稳脚跟。

  而大小官署,现在就已经开始筹措,不只是前线,后方也在忙碌中……

  比负责观星、厘定历法的太史令,负责主持祭祀的太常,负责管理王族私产的少府,负责纠弹属官的御史中丞……

  虽然这些都是朝官、甚至是九卿,但是如今丞相府都置有丞相少府,没道理丞相摸得、楚侯摸不得。

  像是太史令,更是重中之重——其主要职权是观星。

  东汉时的太史令,已经被史诗级加强后、又大削了两次的版本。

  先秦时就有封国设立太史令,有编史、观星之职权,在西汉时出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司马迁成为“太史公”,理论上其位在丞相之上,各地的公文都要先进太史公、后入丞相府。

  不过司马迁之后,太史令已经被大削过一次,但依旧有编史的职能,而在西汉后期,太史令只剩下观星的职权,而编史不设专门的史官,宫中有“起居”负责记录,至于具体史书撰写都是“兼职”,时而由太史令负责、时而由其他官员负责。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三国时期,蜀汉没有专门的史官——算是秉持了东汉的传统。

  而太史令的观星,也不仅仅是为了占卜,也是为了观测节气。

  西汉时就已经有二十四节气的说法,是“干支历法”的重要补充。

  二十四节气是对太阳年的周期的测定,更能够代表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这也是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反而和外来的“阳历”的日期能够标准对应,与本土“阴历”却并不对应。

  比如冬至往往是公元纪年的12月22日……

  没有二十四节气的情况下,干支历法是纯粹的阴历,正是因为结合了二十四节气,设定干支历法中的闰月,才是阴阳结合的完整“农历”。

  而二十四节气在古代,是观测出来的,虽然不像后世能精确到“秒”,但也不会差太多。

  今后每年由楚侯府的太史官,来发布节气日期、指导农耕,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治下百姓的归属感。

  另外在时机成熟之后,更是可以暗搓搓的恢复太史令官署的编史职能,这可是真正的社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