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二章 手段和归处_相声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念完了也不会有人鼓掌。

  接下来的书要怎么说?怎么样去把握这里面的尺度和裉节,语速如何,情节怎么开展,没有观众他哪里去获得这些信息啊。

  何向东从小到大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演出,他茫然了,不知道要怎么说下去了,脑子里面一片空白,这种状态是他从未有过的。

  管音响的老师不懂,因为他不是行内人;杜岳峰不懂,因为他从小就是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可是袁老能懂,因为他和何向东的经历是相似的。

  他是评书世家出生,他的父亲还有两位大爷是评书界赫赫有名的袁氏三杰,他也是从小学艺,之前也一直是在茶馆书场里面说书,从来没有离开过观众。

  到后来在广播里面说书,去灌制唱片,若是有观众在场,现场录音那他还是习惯的,可若是就他一人,那他也说不来。

  只是不适应罢了,包括当初的张阔如也是如此,可他们终究还是适应了,习惯了,也就一直那样说了。

  袁老转过身拍拍何向东的肩膀,说道:“今天录不了没事,回家调整调整,咱们改天再来,我们当初也是适应了好长一段时间才习惯了这种模式。”

  何向东问道:“在广播上说书和在茶馆书场里面说书,你觉得哪种更好?”

  袁老没有马上回答,稍稍思索了一下,才道:“这两种形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借助广播媒体,我们可以让艺术覆盖全国观众,把艺术都推广出去,包括你们的相声也是一样,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就你们在茶馆里面的那几张嘴能说给几个人听啊,偏远山区的观众听的到吗?南方的观众听得到吗?”

  “咱们评书相声都是一门北方的艺术,南方人听得很少,现在也有不少人喜欢了吧,这里面广播电视功不可没。只有借助这些媒体,我们这些艺术才能更好宣传和覆盖。”

  “可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毕竟在广播说书和在茶馆里面的是不一样的,广播录音会限制每一段儿时间,比如半个小时一段儿,可是这段儿书就得说四十分钟啊,那怎么办?只能自己调整了。不能和观众面对面说书,的确很多尺寸问题不好把握,也不能及时得到观众的反馈,这样演员的水平想要提高就难了。”

  “所以啊,在我看来,广播是手段,茶馆才是归处。没有广播,我们的艺术很难发扬;没有茶馆,我们艺术很难传承。甚至于我们可以说真正的评书是存在于茶馆书场之中的,每一个想上广播电视的演员都要有在茶馆说过书的经历才行,这才是我们理性的途径。”

  听完了这一番话,何向东长长一叹,眼神清明了不少:“真正的艺术是在民间的,真正的艺术是在茶馆剧场的。手段和归处……唉……我明白了,谢谢您。”

  袁老点点头,看着何向东欣慰地笑笑:“明白了就好,好好学艺,好好作艺,以后的担子可都是你们这几个人挑了。”

  何向东重重点头。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