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一十章 生怨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提及太太时,就失魂落魄。这两年,太太每每心里不顺,就要叫添香去上房一遭。我瞅着添香那模样,也唬的差不多了,还不若借着这个机会,送她去庄子里待两年,好好缓一缓。这样,就能打发两个嬷嬷跟着过去。再从大嫂子那边借人,将这两个嬷嬷换出来,也算两全了。”

  曹颂听妻子说得有条有理,当然没有其他意见,连声点头赞好。

  就听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已经进更了。

  曹颂站起身来,对妻子道:“一更天了,走,咱们去给太太点袋烟再回来歇着……”

  海淀,八阿哥园子。

  经过半天功夫,曹颙与四阿哥从汤泉到了海淀这边。他翻身下马,就见大门两侧已经挂了白灯笼,里面也是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隐隐地传来僧道诵经之声。

  因为九阿哥的交代,这边法事请的是番经,外加禅、道、尼、居士,摆的是五台对棚。要知道番经同禅经、道场还不同,是喇嘛过来诵经。

  因为朝廷大力扶持喇嘛教黄教,所以喇嘛在京城也备受礼遇。想要使唤喇嘛诵经,要车接车送,每个喇嘛都要乘坐单独的轿车,还要预备上等荤席。支付的费用,也是禅经的数倍。

  能用得起番经的葬礼,就算是豪华葬礼里。多是用九位、十一位、十三位,地位高些的人家用十五位。

  八阿哥这边,却请了七七四十九位。连同禅、道、尼、居士,都是这个排场。

  见四阿哥下车,曹颙犹豫了一下,上前道:“四爷,要不然等过了子时再传旨。”

  按照民间的老话,这“头七”是死者魂魄返家的日子。家人预备好一顿饭后,都要回避,不要让死者看到,省得他牵挂,不能安心投胎去。

  虽说曹颙心里对这些迷信的说辞不信,但是到底要考虑下未亡人的心情,也怕四阿哥太难做,才多嘴一句。

  四阿哥抬头,望了望在秋风里摇曳的白灯笼,道:“皇上那边,可没交代下来,可以挑宣旨的时辰。”

  曹颙被噎得无语,四阿哥已经吩咐身边的长随,道:“上前去通禀,圣旨到,开中门迎旨。”

  那人应了一声,上前去传话。

  门房这边,一边使人往里面通传,一边带着人将中门打开。

  灵棚里,九阿哥与十阿哥两个正在苦口婆心地规劝八福晋。八福晋不仅自己个儿品级装扮了,还使人将大阿哥、大格格、二格格都带过来,在灵堂上等着,没有丝毫要避开的意思。

  八福晋没有生产,同八阿哥膝下只有一庶子、一庶女。庶子就是大阿哥弘旺,庶女是二格格。大阿哥与二格格同龄,今年都是九岁,瞅着也乖巧懂事。

  大格格并不是八阿哥的亲生女儿,而是八福晋的养女晚晴,是原南书房行走何焯之女。

  去年冬天,二阿哥那边刚闹出“矾书案”后,康熙就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