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2章 绝不姑息!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人同时被砍脑袋的壮观景象,曾诚和刘鹤鸣就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劝着朱皇帝放过数量最多的农会的那些人?

  以前也不是没有农会出现过贪腐的情况,当时该杀的杀、该流的流,朱皇帝可是没有丝毫手软,如果牵扯的人数多了,朱皇帝就不再轻轻放过,那以后是不是就会给人一种法不责众的错觉?

  农会法不责众,县官是不是也要法不责众?再往下是不是就可以连布政使也法不责众?内阁六部是不是也要法不责众?真要是有那么一天……

  朱皇帝当然也没指望曾诚和刘鹤鸣能够回答自个儿的问题,只是深刻的理解了朱元璋曾经说过的那句话。

  “朕才疏德薄,控御之道竭矣!”

  实际上,这种狗屁倒灶的情况就算是到了几百年之后都没能彻底解决。

  比如说著名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杨华为首的六十名京师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关东的北大荒去垦荒,第二批、第三批青年志愿垦荒队以及河北、山东的两千多名青年也以志愿垦荒队员的身份来到黑龙江垦区,松江府青年则要求去淮北开荒种粮,其后在京师、松江府的影响下,浙江青年去开发新疆、广州青年去开发海南、江苏和四川的青年去开发青海,从而奏响了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

  这时候到农村去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理想而付出一腔热血的志愿青年。

  直到陈医生那首歌的后期,图书管理员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并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的活动也随之大规模展开。

  但是真要是深入研究下去,就可以发现这场活动的真实目的以及被针对的那些人。

  正如朱皇帝现在极为恶心头疼的问题:谁家里还有没有个跟着皇帝打天下的爹或者爷爷、姥爷?打天下的时候流过血,治天下的时候流过汗,现在享受享受怎么了?

  所以才会有再教育的说法。

  在此之前的某位光头校长那就更不必多说了。

  那位喜欢在日记里抗敌、在地图上开疆的光头校长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反*,亡*,不反*,亡国。”

  连图书管理员和光头校长都没能彻底解决的问题,现在就这么赤果果的摆在了朱皇帝面前。

  直到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朱皇帝才叹了一声道:“查吧,一查到底,朝廷要查,五军都督府要查,布政使司和各地驻军要查,农会也要查,查到一个处理一个。”

  曾诚心中一惊,忍不住躬身劝道:“陛下三思!若是真个一查到底,只怕会牵连到十数万人,这……”

  迟疑一番后,曾诚最终还是一咬牙一跺脚,躬身道:“若陛下真个想查,还请先从五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