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9章 住帐篷就是羞辱你们了?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站在比别人更加靠近成功的起跑线上。

  如果真的恢复了“祖制”,那么曾诚跟刘鹤鸣等一众官老爷们家中的孩子基本都不需要读多少诗书就能靠着封妻荫子的传统,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靠近成功。

  更要命的是,曾诚跟刘鹤鸣这种官场大佬们家里的孩子跟天下的士子们存在着竞争关系——官位就那么多,勋贵们家里的孩子多占一个名额,就意味着科举做官的士子们又少了一个机会!

  公平?

  从表面上来看,现在的大明确实维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哪怕是曾诚跟刘鹤鸣这种勋贵也未必能占到多大的便宜,但是顺着朱皇帝的思路想下去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公平完全是因为大明朝廷依靠公权强堆起来的公平。

  一旦打破现有的平衡,那么接踵而至的就会是富者愈富而贫者愈贫,像曾诚跟刘鹤鸣这种顶级的大佬自然不用多说,真正能够得到最多好处的,恐怕还是那些站在学问顶端的“东林君子”又或者是手里握着大量钱财的豪商巨贾——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钱财的能力远远不如权力,但是当钱足够多的时候,权力也要为钱服务。

  比如说,当初崇祯皇帝虽然自挂煤山老歪脖子树,但是老朱家在江南还有一多半资产,尤其是做为云备份的南京更是拥有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子,从内阁到六部再到各监各寺乃至于五军都督府可都是完全无缺的,虽说这套朝廷班子原本的作用是用于安置了一些不得志的官员,但是只要有皇帝的旨意,这套班子却是可以立即运转起来的。

  基于这个前提,著名的水太凉钱谦益钱大学士和一干大臣就跑路到南京,准备拥立一位朱元璋的后代登基称帝,重建大明——当时崇祯的三个儿子全都没能跑出北京,能挑选的也只有藩王了。

  当时可供选择的有福王、桂王、惠王和瑞王,后三个远在西南,路途遥远,最近的只有跑到淮安的福王朱由崧,然而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当年在国本之争中反对前任福王朱常洵立储,害怕他的儿子秋后算账,所以倾向于拥立同样避祸淮安的潞王朱常涝。

  打定主意,钱谦益派人前去对潞王致以诚挚的慰问,然后邀请他马上到南京就任南明王朝皇帝。

  这事儿对于在淮安避祸的朱常涝来说当然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而且是掉下来的还是超级大馅饼——好好的跑路避个祸,结果皇位砸头上来了,这换谁能不高兴?

  但是吧,中原堂口的某个堕落文人曾经说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潞王朱常涝正打算跟钱大学士的使者说声谢谢,结果钱大学士的使者又笑眯眯的跟朱常涝说您老人家想当皇帝也行,不过在这之前您要先掏十五万两白银。

  潞王当时就蒙懵了。

  这是我朱家的江山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