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章 平黎疏_1640四海扬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三亚港短暂休整,北上船队分开行动。

  50艘运粮船继续驶向广州。运载另外25万石粮食的船分别在三亚、昌化、海口三地卸货。

  三亚有1万多士兵、工匠和奴隶,每年需要5万石粮食。剩下的20万石,留给琼西10万,海口10万。

  琼西在名义上挂着琼州府琼西厅的牌子,管辖昌化、感恩二县。实际上却基本被联邦消化,成为琼西行政长官辖区。

  守序的岳父海述祖以琼州海防同知兼理民政的职位顺理成章地成为联邦琼西行政长官。由于彼此合作开展很早,海述祖几年前就进了联邦元老院。他本人无法去元老院履职,现驻元老院的代表是守序妻兄。

  琼西降雨量少,几乎不会被台风侵袭,气候干燥。粮食放在这里也利于保存。

  海述祖将琼西厅进行了分割,在感恩与昌化之间的东方港建城,以感恩县丞的名义派驻联邦官员管理东方城。

  在昌化江支流石碌河建昌江城,那里接近了黎区,琼西派驻了200军队。昌江城的规模不大,边长100步的低矮军寨而已。建城除了给向东拓殖打基础,也是为了开发石碌铁矿。

  石禄铁矿位于石碌河边,当地人早有小规模私采。石碌河与昌化江的交汇位于海口上游30多公里,可以通航舢板。

  矿山本身交通不便,运铁矿石出来不是什么好主意。海述祖打算就地冶炼,顺便把昌江城周围的森林全砍了,有用的木料顺石碌河放到下游,没用的烧成木炭用于冶铁。

  琼西的计划是用石碌铁矿出的铁器供给本岛,田独专做出口。只是当地气候、交通条件都不好,需要很多年的开发才能实现目标。

  守序在几个本地官员陪同下,视察琼西领地。

  昌化县旧城位于江北,海述祖建的琼西厅新城位于江南。新城的人口大约有2000人,多为工匠、军人、官员及其家属。

  搭上平底船,守序顺昌化江向上。夏季正是涨水期,目前的水深通航里程近50公里。后世因为海南森林被大量砍伐,昌化江泥沙淤积,下游河道断航,港口也被废弃。此时尚未到那个程度,各条河流的通航条件尚可。

  昌化江河口两岸修筑了堤坝,约束了奔腾而来的河水。不过堤坝工程显然并未完工,只向前延伸了不到10公里。

  琼西监纪推官曾文思解释道:“执政官,我们现在的劳力不足,去年秋冬季节只完成了目前的工程。海同知说在大规模种地之前,一定要把琼西昌化江水利工程修好,否则开垦和放牧都无从谈起。”

  守序轻轻点头,磨刀不误砍柴工。以琼西现有的土地情况,直接种地只会加速沙漠化,所得也很有限,不如先修水利。

  船只继续向前,守序饶有趣味地看着一条支流两岸新竖起的风车。

  “你们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