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九章 加减画裁_大明:我真不想成为太医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道就明显不足了,完全达不到吴尚先所说的那种“迅捷生猛”的要求。

  因此,琢磨来,琢磨去,陆远最终决定,还是使用驱散风寒能力更强的荆防败毒散作为基础方。

  话说,这荆防败毒散之中,融合了羌活、独活、荆芥、防风、柴胡、前胡、薄荷、川芎等多味发散解表药物,可以说其力度是相当强悍的,故而,以此作为取嚏外治的主方,也是很契合吴先尚先生的思路的。

  在确定了解表的基础方之后,陆远的心里立马就踏实了下来,接着,他又开始考虑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画裁了。

  通过之前对通铺里面那些患者的脉诊,陆远一共将这波伤寒病的患者分成了四类。

  这第一类便是外感风寒较轻的一些患者(即大家常说的普通感冒的病人),这类患者只需要用基础方再加上皂角、细辛直接取嚏就可以了,并不需要额外再做什么加减。

  这第二类则是指外感风寒比较严重的一类患者,此类患者一般头身疼痛明显,恶寒和发热都比较重,像这类患者必须要加大解表散邪的力度才行。

  至于该如何加大这个力度呢?陆远考虑了好半天,最终决定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增加麻黄和鹅不食草这两味药。

  而在这两味药中,陆远更加侧重的又是鹅不食草,在陆远看来,鹅不食草这味药既有很强的发散解表力量,又能助力取嚏,因此很适合表证较重的患者。

  除了上述两类患者以外,这第三类患者,指的就是那些已经寒郁化热、发烧明显的病人了。

  由于此类患者的邪热已经侵入了少阳阳明二经,故而,单用荆防败毒散肯定是不够力的,必须得在解表散邪的基础上,根据邪热程度的不同,来适度增加清热药才行。

  否则的话,这内热一旦不清,热邪就会深陷,如此一来,患者的病情必定会大大加重。

  例如后世的各类急性肺炎,若是不及时治疗,一样会死人的,更何况如今是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呢。

  因此,在分析到这里的时候,陆远斟酌了好长时间。

  他在脑海中不断地回想着历代名医的各种方子,他打算从古今的名方中多汲取一些经验。

  首先进入陆远大脑的自然就是张元素的九味羌活汤了,这个方子里,张元素是运用黄芩来清里热的,这一点陆远表示非常赞同,所以他在方单上写下的第一个清热药就是黄芩。

  接下来,陆远又想到了民国时期著名大医家张熙纯的麻黄加知母汤,在这个方子中,张熙纯是在仲景先师的麻黄汤中加入了知母,故而,陆远又在方单上写下了另一味知母。

  再后来,陆远的思维又跳回到了吴尚先“前辈”的身上,陆远清晰地记得,吴尚先在他的上清散中,是运用生石膏和马牙硝来阳明热邪的,由此可见,这两味清热药对于外治法也是很有疗效的。

  最后,在经过了一番漫长地思考和糅合之后,陆修远决定,对于那些已经发烧,但并未达到高烧的患者,在配方的时候,应在荆防败毒散里面加上黄芩和知母;

  而对于已经高烧严重的患者,陆远则选择在黄芩、知母的基础上,再增将生石膏和马牙硝这两味药。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