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卫国公在河南(求月票!)_红楼之挽天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暄沉吟说道:“最近几府都在清丈田亩,一切多是有条不紊,阻力也有,但并未有江南那般大。”

  随着时间过去,江南暴民杀官的消息已经通过邸报,渐渐传遍了大汉的官僚阶层。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听史侯书信所述,自新政四条试行以来,各地府县稳步推进,情况总体向好。”

  总体稳中向好的大局没有变。

  宋暄点了点头,问道:“史侯可曾向卫国公提及抚藩两司之争?”

  贾珩默然片刻,说道:“此事,史侯倒还未向我提及,这两司之争是从何说起?”

  宋暄沉吟说道:“前不久,南阳府大旱,府下辖制诸县百姓青黄不接,史侯提出从洛阳太仓调粮赈济,布政使彭晔提出要储备起来,递送朝廷,即着各地府县先将一些红薯拨付至南阳府赈济灾民。”

  贾珩皱了皱眉道:“南阳府去年没有种植红薯?”

  宋暄沉吟说道:“先前红薯虽好,但南阳府未曾推广,原来的南阳府知府认为红薯难以成活,对此心怀疑虑,倒是耽搁了不少。”

  贾珩道:“现在南阳知府人呢?”

  南阳盆地可是重要的产粮区,如果大面积改行种植番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确不好接受。

  宋暄道:“史侯已经撤换了其人,彭大人说是要派布政司衙门的参议过去,主持赈济事宜。”

  贾珩目光闪了闪,说道:“那南阳知府就是彭晔的人了。”

  宋暄点了点头,道:“南阳知府原是卫辉府的同知,也是彭晔的同乡,得其保举,去了南阳府赴任。”

  自从彭晔任布政使以后,因为其文臣身份,身边迅速围拢了一批科举出身的文官,与巡抚史鼎分庭抗礼。

  而史鼎因其武侯身份,在地方虽然为一省封疆大吏,但在地方民政上也多是受彭晔的一些掣肘,或者说陈汉的制度设计本来就是巡抚与藩司左右辖制。

  担心贾珩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史鼎就没有在书信之中提及此事。

  贾珩道:“南阳方面因旱灾而夏粮歉收,河南方面为何没有报到京里?”

  宋暄解释道:“去岁番薯丰收,京中下旨嘉奖,河南上下官员都得了彩头,还让北方诸省种植番薯,开封府就抽调了几位知县前往河北推广种植。”

  贾珩目光思量片刻,须臾之间,就明白缘由。

  还是那句话,不想报上去受责备,而南阳知府多半是彭晔的人,两个人在这件事儿反而默契地达成一致,都不将坏消息往上面报。

  其实,这也是地方官员的标准作业流程,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是“捂盖子”,如果前不久加上得了彩头,更是得打肿脸充胖子。

  贾珩道:“南阳那边儿受灾情况是否严重一些?可有灾民饿死?”

  “受灾情况应是可控的,巡抚衙门已经打算蠲免南阳今年的岁赋,各府县都在积极调度粮食前往赈

  请收藏:https://m.9js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